一、第一继承人是配偶还是子女
第一顺序继承人究竟是配偶抑或是子女?
在被继承人未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情况之下,其配偶与子女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将会共享被继承人遗留下来的所有合法财产。但需要强调的是,在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之中,仅有总价值的一半可作为被继承人的遗产得到分割。
此外,当同一顺位的所有继承人就遗产分配问题达成共识并获得法律认可之时,他们完全有权自行决定是否平均分配遗产,或者根据自身意愿选择任意的分割方式。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第一继承人的财产的分割情况是如何的
关于同一顺位的合法继承人在继承遗产事项上,在通常情况下,应有度地采用平均分布遗产数额的原则进行分配。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同一顺位各个继承人则无需拘泥于上述原则进行遗产分配,以下是几个可能的特殊情形:
首先,对于那些生活有特殊困苦并缺乏劳力的继承人,他们在拿到遗产时应得到特别关照,不仅可以分配到更多的份额,也应该受到特别保护。
其次,虽然是同等的遗产继承人,若其中有人为被继承人提供了主要的赡养及抚养支持,或与其建立起了紧密的亲情关系并长期共处,那么他们在领取遗产时也有权获得更多比例的分布额度。
再来就是有能力和条件去实施扶助的继承人,如果他们没有履行有关义务,那么这些人在分割遗产时,就不能得到任何的份额或是只能分到较小的部分。
最后,经过其他继承人之间互相商榷达成谅解协议者,同样可以不受以平均为基础的遗产分配原则约束,按照自行约定进行分配。《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三、第一继承人分配比例怎么算
在法定继承这个重要议题上,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包括了配偶、子女以及年长的父母。一般而言,在同等顺序的继承人之间,他们所应得的遗产份额应该是大致相同的。然而,并非总是如此。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例如对于那些生活中遭遇到了严重困难并同时又失去劳动能力的继承人来说,在进行遗产分配时,我们应当给予适当的照顾和关注。同样地,对于那些在被继承人的生活中承担了主要抚养责任或与其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进行遗产分配时,他们有权获得更多的份额。反观那些虽具有抚养能力和具备抚养条件却未能承担扶养义务的继承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
法定继承中,配偶与子女同为首要继承人,享有平等权益。夫妻共有财产中,仅一半作为遗产。同一顺序继承人可协商分配,享有平等份额或适当调整。若无遗嘱,则按法定顺序继承。因此,配偶和子女在法定继承中具有同等地位,共同享有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