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诉讼证据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民事诉讼证据认定有以下标准:
关联性标准,证据需与待证事实存在逻辑联系,能对证明案件事实起到实质性作用,若毫无关联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合法性标准,包括证据形式合法,符合法定种类;收集程序合法,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真实性标准,证据要真实可靠,不存在伪造、篡改等情形。审判人员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判断。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标准的证据,才可能被法院认可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二、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比如,原告主张被告违约,那么原告需举证证明双方存在合同关系、被告未按约履行义务等事实。
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也会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证明责任的分配。总之,证明责任分配旨在保障诉讼公平、公正进行,促使当事人积极举证维护自身权益。
三、民事诉讼证据中的新证据如何认定
“新证据”在民事诉讼中有不同认定。一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二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则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新证据需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要求,其目的在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公平行使,确保案件事实能基于更全面准确的证据得以查明,进而实现公正裁判。
在探讨民事诉讼证据认定的标准是什么时,我们了解到其有着严格且细致的规定。但仅知道标准还不够,比如证据的关联性具体如何判断?不同类型案件中证据关联性的侧重点有何差异?还有,证据的合法性边界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特殊情况?这些拓展问题对于准确运用证据至关重要。若你在民事诉讼证据相关问题上,包括上述拓展疑问,仍有不解之处,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依据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为你详细解读,助你在诉讼中更好地把握证据运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